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学习资料»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形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形势

2023-08-25 22:59:03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高考报名、高考专业、招生简章、院校排名等相关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形势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

知识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高考报名、高考专业、招生简章、院校排名等相关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形势

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本文就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和就业形势略作分析。一、IT人才短缺(1)世界IT人才短缺,需求理性调整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IT人才需求缩水,这是产业发展中的正常调整。尽管一些IT公司大幅度裁员,但IT人才供不应求仍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达到20%。美国从2002年初开始,IT人才需求稳步回升,2003年从业人员比2002年提升了4.2%,至2006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67万人。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2005年将达到170万人。发达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

(2)我国IT人才总量严重不足2007年我国IT市场总值将达到519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20万左右,缺口很大。据报道,2005年我国IT人才缺口为42.5万人。(3)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2008年国内IC工程师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人,目前只有4000人,IC人才严重短缺。2002年我国存储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6亿元,且以10%~20%的年增长率递增。2004年我国存储市场人才需求在3万人以上,而国内达到存储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到500人,网络存储人才匮乏。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可达120000亿美元,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未来十年大约需求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我国现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4000多人,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04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数高达2633万,市场收入为24.7亿元,而我国游戏技术开发人员不到3000人。到2006年我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年均人才需求超过2万。(4)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出口额将增至50亿美元。2002年我国不合理的橄榄型软件人才结构中博士、硕士4.3万人,占7%;本科生19.6万人,占33%;大专生9.9万人,占17%;其他人员29.4万人,占43%。按合理的金字塔型软件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二、市场需求旺盛(1)行业需求稳中有变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稳中有增,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更加宽泛,需求主体也悄然变化。通信业增人需求集中在邮电院校相关专业,吸纳综合大学毕业生能力明显下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需求不减,但竞争激烈。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广泛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人才需求平稳增长,但需求层次明显提高。水利、能源、建筑、医疗、新闻、出版、广告、旅游等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制药、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据统计,全国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等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4%。未来3~5年,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学历结构中博士和硕士分别占2%和22%,远低于高校师资整体学历水平,高校师资急需充实队伍和提高知识层次。我国计划在2010年底,实现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全部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2002年,全国约有专职和兼职计算机教师7万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预计需要新增相应师资20万人。2004年我国IT认证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3.5亿元,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培训机构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师资。(2)企业需求格局形成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全国3000家大型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成熟阶段,国有企业吸纳毕业生潜力巨大。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师的人才需求缺口高达60万。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迅速发展和要求员工素质高的特点,成为吸收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主要企业单位。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公有制单位的用人需求已超过公有制单位的需求。毕业生到哪一种所有制单位工作,已不再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伴随我国加入WTO和外国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更偏向外资企业。(3)区域需求差异显著北京市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投资跨度15年,投资金额300亿美元。上海市将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十五”计划引进投资100亿美元。深圳市更被誉为“新经济公司在全球最理想的五个根据地”之一。国家在大连、济南、南京、杭州、广州、珠海、长沙、成都、西安等地兴建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迅猛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广大的就业市场。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三、就业竞争激烈(1)买方市场已经形成2002年至2004年,中国IT产业年增长率分别为11%、15%、14%,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32%的年均增长速度。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IT市场上起薪大幅下降:2003年,IT行业硕士生、本科生平均起薪分别为3738元、2943元,与2001年相比下降超过1000元。(2)就业格局逐渐明朗2003年、2004年,全国毕业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分别为6.5万人、9.5万人,社会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为60%~80%。专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次就业率低于50%。(3)岗位竞争日趋激烈2002年全国电子信息类学科共招生44.3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剧增,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相近专业间挤占就业岗位现象更加突出。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微电子、软件设计和测试等专业毕业生走俏。2005年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7000多人,本科毕业生3615人,在就业市场上备受IT企业青睐。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专业排行中,计算机、电子学、信息学位于前十位,大量海归人员抢滩外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招聘高学历人才,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趋强。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的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不断涌现,信息化应用领域毕业生的专业优势逐渐消失。(4)就业影响愈加广泛各高校根据就业情况理性调整招生规模,本科招生人数2003年、2004年稳定在10.85万人。毕业生就业困难,报考研究生人数大增,2004年计算机学科报考硕士人数位于各学科之首。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形式正在淡化,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存在大量已实际就业,但学校不易统计的“隐性就业现象”。四、就业工作滞后(1)疏通就业渠道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高校与用人单位间也缺少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公平竞争,虚假招聘,随意毁约现象普遍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外地大学生落户设置种种政策限制,致使众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成为“临时工”,严重伤害了学生利益。国家要打破政策壁垒、地区壁垒,形成信息畅通、公平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2)加强就业指导多年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造成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和现实的可能,人为地为自己择业设置了障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大约75%的劳动力就业机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可是,80%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外资和国有大企业,目标过于集中。近年来,我国新增IT就业人员中的90%在非IT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而毕业生热衷于软件公司、网络公司,求职意向过于单一。全球IT业重心正转向服务,到2007年,中国软件和服务市场总值将从2002年的22亿美元、49亿美元上升到69亿美元、144亿美元,巨大的服务市场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而服务业却不被大学生所看好。在一份就业调查中,毕业生首选地点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占被调查学生的72%以上。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历史机遇,可毕业生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计算机人才严重短缺。(3)提高学生素质IT业的飞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改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从业的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英语是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语言工具,也是我国计算机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同时,我国软件产业要形成外向出口型产业,程序编写与软件开发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也要求必须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外语水平。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学生只注重考研课程学习,或者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就业适应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在以创新为生命的IT行业难以就业和生存。

WWw.Xtw.Com.Cn本地资源网综合在线信息,汇聚城市生活,美食,购物,旅游,房产,交通,家居,财经,教育,健康,娱乐,历史,汽车,生活消费门户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联系邮箱:773537036@qq.com